缅怀革命先烈,探寻红色印记。2025年暑假,全讯600cc大白菜官网“一路向红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,开展“追寻雨花英烈精神”红色革命实践调研活动,在历史遗迹中感悟信仰力量,传承红色基因。
忠魂亭前观史迹
上午时分,团队成员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忠魂亭前驻足。这座由烈士亲属捐建的六角亭,飞檐翘角尽显庄重,亭内“忠魂”二字在晨光中更显肃穆。基座上镌刻的《忠魂亭记》虽经风雨侵蚀,仍清晰记录着1996年亭台落成的历史细节。
镜头穿过亭柱间隙,将远处的纪念碑与晨雾中的紫金山同框定格,形成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无声对话。在管理员指引下,团队成员们注意到亭西侧“信仰的力量”浮雕墙,墙上英烈形象与当代青年剪影相互映衬,独特的时空交融设计,是对革命先烈们意志的传承。
展厅静览证沧桑
移步至雨花台烈士纪念馆,团队成员在“信仰的力量”展厅久久停留。玻璃幕墙外的阳光折射而入,照亮展厅内一件件承载历史的实物。展柜中,泛黄的手稿字迹依旧清晰,磨损的怀表停留在特定时刻,锈迹斑斑的步枪默默诉说着往昔战斗故事。
成员们沿展线缓缓前行,目光在黑白照片与实物间流转。在一幅烈士群像前,有成员驻足凝视,手指轻触展柜边缘,片刻后才转身走向下一个展区。馆内柔和而庄重的灯光,将这些散落的时光碎片串联成连贯的历史记忆。
碑座登临瞰群雕
正午时分,团队成员登上22米高的烈士纪念碑基座。这座由花岗岩筑就的“信仰之柱”,邓小平题写的“雨花台烈士纪念碑”九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碑身浮雕的“牺牲”与“奋斗”主题群像,与地面“倒下三十万”的雕塑形成呼应。
纪念碑四角设有导流槽,雨水沿石雕青松枝干流淌,最终汇入碑前水池,泛起层层涟漪。这种自然元素与纪念空间的融合设计,让成员们对“精神永存”有了更为具象的认知。
实践方罢启新思
此次雨花台烈士陵园的调研活动,“一路向红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查看了忠魂亭的建筑细节与历史铭文、系统梳理了纪念馆内烈士手稿、遗物等展品承载的史实信息、详细记录了纪念碑建筑群的空间布局与艺术设计特征。团队成员通过详实的现场笔记、精准的影像速写与多轮聚焦讨论,对雨花英烈事迹的历史脉络与纪念馆的展陈逻辑进行了初步解析,积累了丰富的一手图文与观察素材。这些基于实地调研的原始记录与初步分析,为团队后续深入挖掘史料价值、探究红色教育资源的当代传播路径奠定了扎实的实证基础,并明确了若干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方向。
文字作者:屈恩慧 陶宇 陶碧涵
图片作者:王语嫣 洪天祺